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发展历程
1987年,计算分析测试中心,由世界银行贷款及国内配套资金兴建,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该中心是广西区教委所属的理科实验中心的主体,设有计算机教学部、理化分析实验室、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拥有计算机、电子、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精密仪器设备300余台套。
环境与资源学院(1987年至2016年)
1993年,成立新技术新材料研究所。
1994年,成立桂林思特新技术公司,设有桂林市天然植物制品厂、激光照排室、电子出版物制作室。
1999年,环境科学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成立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2000年,学校进行院系调整,成立环境科学系。
2001年,环境科学系更名为资源与环境学系,下设环境化学、环境生物、环境工程、计算机与环境信息四个教研室;生命过程与环境分析实验室、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实验室经区教育厅评估批准成为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
2002年,桂林思特新技术公司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被区科技厅评为广西区科技创新金源单位,成为科研中试基地。
2004年,桂林思特新技术公司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作为广西第一批人才小高地“广西医药产业人才小高地”的下属支持单位,列入广西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2005年,学校进行资源整合,成立环境与资源学院,获环境科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6年,环境工程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
2007年,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
2007年,“环境科学”获自治区重点学科;环境工程与保护评价重点实验室被广西科技厅批准为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2008年,地理科学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 2008年,桂林思特新技术公司天然植物制品厂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2009年,开始招收课程与教学论(地理)硕士生和学科教学(地理)教育硕士生;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实验室被确定为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10年,环境工程与保护评价实验室获广西重点实验室,环境污染分析与治理实验室、环境生态与资源保护利用实验室获中央财政支持。
2012 年,广西重点实验室“环境工程与保护评价重点实验室”更名为“广西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2015年,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实验室通过教育部验收,成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岩溶生态与环境变化研究实验室被确定为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
2019年,广西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成为广西科教结合科技创新基地。
2020年,开始招收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生。
2021年,获得资源与环境一级学科专业学位硕士点。
环境与资源学院实验大楼(2015年至今)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更新时间:202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