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学硕2名:

    赵银军,南宁师范大学教授、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广西“千骨计划”学者,软件设计师, 流域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广西地理学会秘书长、广西水土保持学会理事、广西环境学会理事。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访学2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广西科技项目2项、广西省级教改项目1项、其他科研项目30余项,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在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区划、土壤-地下水污染模拟、河流修复、河流地貌、水沙变化、河流分类、河流功能、河流管理、区域资源环境问题空间数据建模与分析等领域取得了系列重要研究成果。提出了基于河流结构的河流分类方法、构建了由河流分类→河流类型→河流类型功能潜力辨析→河流类型功能状况评价→依据河流类型的功能潜力与功能现状之间的差距设计管理活动的全过程的河流管理方法。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Journal of Hydrology、Journal of Hydrology: Regional Studies、Geomorpholog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生态学报等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源刊15篇、EI论文2篇、中文核心22篇;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2部,申请发明专利4件。获广西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3)、二等奖(排名第4)和特等奖(排名第19)各1项,获得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排名第17);获得广西水土保持科技进步奖1项(排名第2)。现指导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9名。

     

    研究领域: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河流修复、河流分类、河流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空间建模

     

    获奖情况:

    2017广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聚焦课程教材教学综合改革推动中学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与实践”,个人排名第4;

    2019广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行业引领、产出导向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个人排名第3;

    2022年获得第一届广西水土保持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广西喀斯特坡耕地水土过程及其生态效应”, 个人排名第2.



    蒲高忠,男,汉族,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环境生态学研究。先后主持和参加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重大专项计划和广西科学基金(包括重大、面上和青年)项目等25项。入选2021年广西科学院“桂科学者”(D岗)计划,获2020年广西科学院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第一);《广西科学》和《广西植物》杂志编委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植物环境与多样性专业委员会委员、广西环境科学学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桂林市生态环境局环境应急专家库专家,被国际SCI刊物《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Environmental Science:Nano》、《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Environmental Pollution》、《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和《Botanical Review》, 以及国内核心期刊《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生态毒理学学报》和《广西植物》等邀请为审稿专家。构建环境生态学创新团队一个,培养硕士研究生、实习生和访问学者等共10名。


    研究领域及成果:

    1.     研究领域

    [1]     污染土壤及水体的生态修复与经济利用

    [2]     新型污染物的环境赋存、代谢转化与毒理效应

    [3]     喀斯特地区微生物多样性及其驱动机制

    2.     研究成果

    发表论文论著5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在《Environmental science-Nano》、《Nanomedicine: Nanotechnology, Biology and Medicine》和《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等国际权威SCI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5篇;参与编写专著5部。


    获奖情况:

    2020年度广西科学院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一、2021.6.10


    —————————————————————————————————————————————————————


    专硕8名(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巴俊杰,男,工学博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17年博士毕业于昆明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

    研究领域及成果:主要从事岩溶环境地质、岩溶水文地质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子专题1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广西桂林市重大专项1项、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项目1项,地质调查子项目多项;在《环境科学》、《中国岩溶》、《岩矿测试》、《Water》、《Frontiers in Earth Science》、《Alexandria Engineering Journal》、《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Journa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Technology》等国内外相关专业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20余篇,以第一作者发表SCI/EI核心论文10余篇;参与编写专著(译著)2部,申请专利1项、软著权1项。

    近期主持项目:

    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古潜山和深部岩溶热储分布规律与成因机制;2016.9-2021.6(子专题负责);

    2.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岩浆囊热源主导型热储成因模式研究;2019.1-2021.12(主持);

    3.广西桂林市重大专项:桂林市会仙湿地景观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20180101-3),2019.01-2022.6,总经费900w、科研经费150w(主持);

    4.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项目:塔里木盆地古岩溶油气储层预测成果研究;2022.7-2023.12(主持);

    5.地质调查项目:祁水流域1:5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2017.1-2017.12(主持);




    郭芳,女,博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广西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中国地质调查局“百名青年地质英才培养计划”人选。主要从事岩溶水文地质、地下水科学与地下水环境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四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负责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专题、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等项目多项。在Journal of Hydrology、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等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参与《水文地质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主编)、《地下水科学》(中国科学院) 等专著的编写。

     

    研究领域及成果

    研究领域为岩溶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地下水科学、地下水环境、水文地球化学。主要工作成果有:(一)、对西南岩溶地区的重大环境地质问题,包括水环境问题(污染)、干旱和洪涝、生态环境退化(石漠化)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问题发生的根源,并提出对策与建议。(二)、在广西柳州选择受农业活动影响的典型地下河流域,开展水质变化与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等方面的研究,建立了岩溶地下河水环境监测方法。(三)、在广西南宁岩溶水源地建立了长期野外观测站点,针对寡营养型岩溶湖、湿地的水环境退化问题,研究水环境退化的原因和机制。引入生态水文学中的“交互带”,提出“岩溶洞穴交互带”的概念,研究岩溶地区频繁而短暂的地下水-地表水交互带来的水环境退化问题。(四)、以甑皮岩古人类遗址为长期研究点,研究峰林平原脚洞系统中地下水污染对洞穴遗址保存环境的影响,研究成果为洞穴遗址保护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五)、研究小型、分散的喀斯特溶洞湿地的水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以及湿地对河流健康的贡献,提出了湿地水环境调控模式,并开展了典型湿地水环境调控示范,为桂林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提供了范例。

     

    获奖情况

    Guo Fang(1/3), 优秀青年研究者奖(Young Karst Researcher Prize),IAH岩溶专业委员会(IAH Karst Commission),国际学术组织奖,2010

    郭芳(7/15),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地下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地质调查评价,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成果奖,一等奖,2013。

    郭芳(3/8),石窟水分来源综合探查技术研究,山西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山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5。



    黄煌,1983.11出生,湖南长沙人,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就读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于2010.6获得工学硕士学位。本人于2010.6创办桂林华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任总经理兼首席技术官(CTO)至今。2021.11获得高级工程师职称。2022.4被聘为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研究领域及成果、获奖情况

    主要从事的是产品技术研发、推广和团队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1)技术研发及推广方面:主要致力于水泥和混凝土外加剂行业产品及技术的研发和推广,致力于将团队打造成国内水泥和混凝土外加剂综合方案解决方标杆团队。

    (2)管理方面:我带领的公司是集研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本人主要负责人员管理、技术培训与交流、产品研发、人才培养、产品供应链管理等一系列综合性事务。

    我司的产品和技术目前已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客户遍及广西、广东、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海南等数十个省份,客户以水泥建材行业的龙头企业如:华润集团、中国建材集团、鱼峰集团等为主。目前公司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西区瞪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桂林市企业技术中心等认证。


    本人主持的《高效活化助磨剂的开发》项目于2013.7获得桂林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贾敦新,男,山东济南人,出生于1983年10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主任研究员、注册城市规划师,注册测绘师、正高级工程师;西藏自治区高级职称评审委评审专家;广西师范大学硕士生校外兼职导师

    受教育经历

    2006/09 – 2009/06,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硕士

    2021/09 –至今,重庆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资源环境专业,博士在读

    工作经历

    2009/07–2019/09  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  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2019/10–至今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  主任研究员、高级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


    研究领域及成果

    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时空大数据分析与治理、CIM平台及智慧城市建设。


     获奖情况

    ²  2006-2009年,承担“自主可控高性能地理信息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²  2018年承担的“重庆市综合区县情系统建设与应用工程”获“2019年度全国优秀测绘工程金奖”(排名:2/15)

    ²  2018年承担的“重庆市城乡规划管理移动智能云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2019年度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3/12)

    ²  2018年承担的“重庆市区县综合数据库建设与应用工程”获“2019年度国家测绘工程金奖”(排名:6/10)

    ²  2016年承担的“智慧重庆时空信息整合与共享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获“2017年度国家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7/12)

    ²  2016年承担的“重庆市城乡规划管理移动智能云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2017年度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4/12)

    ²  2014年承担的“重庆市三维地理信息平台建设及规划管理示范应用”获测绘科技进步三等奖,同时获“2014年度重庆市规划和测绘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7/12)

    ²  2014年参与的“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2014年深化”获“2014年度重庆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排名:团体奖)

    ²  2012年参与的“武隆县城乡总体规划实施评估”获“2012年度重庆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二等奖”(排名:9/15)

    ²  2011年承担的“高保真数字高程模型构建及应用技术研究”获“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6/12)

    2011年承担的“重庆市城乡规划监察执法信息系统”获“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7/12)



    姜光辉,中国地质科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岩溶地质研究所研究员、自然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成员,担任实验室岩溶水文地质方向负责人、自然资源部丫吉试验场野外观测研究站负责人、广西平果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站副站长。受聘为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Ground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编委。

    具有二十多年野外地质工作经验,擅长水文地质分析和试验设计,能够熟练应用地质测绘、水化学、同位素、钻探、水文地质试验等方法,长期积累西南地区岩溶地质数据,开展水源地保护、农业面源污染、地质环境脆弱性等方向的研究。

    2009-2017年担任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岩溶专业委员副主席,考察过10多个国家的岩溶地貌,与来自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美国西肯塔基大学的同行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参与由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组织的《世界岩溶含水层分布图》项目,并作为咨询委员会中国代表。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国际培训班教员,具有丰富的国际合作经历。


    研究领域及成果

    研究领域为水文学及水资源,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岩溶环境学。研究方向为岩溶水文学及水资源、地下水环境和工程。

    利用2008-2019年期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中心国际培训班收集的资料和东南亚境外地质调查的部分资料,以及最新出版的《世界岩溶含水层分布图》,对东南亚地区岩溶的特点和代表性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提出岩溶水环境的四种类型。研究合作者是来自东南亚地区从事岩溶研究的多位学者,体现了我国岩溶研究在国际合作中积极发挥主导作用。

    对中国南方峰林平原区脚洞系统进行了精细的水文地质刻画。结合物探、水文地质钻孔、水文和水化学监测,研究峰林平原覆盖区岩溶含水单元的地下水径流特征,提出多种技术方法确定地下水集中径流带的方法。对认识峰林平原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我国南方地区岩溶水文过程取得新进展。该研究是结合南方岩溶区的雨水利用工程采用水文学的方法和同位素技术分析了坡面尺度的水文现象。研究对于提高南方岩溶区雨水资源化利用效率、开展雨水利用为主的小微型饮水工程管理和提高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具有参考价值。


    获奖情况

    姜光辉(3/10), 广西岩溶峰丛洼地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创新集成与应用, 广西天湖水利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21(排名第三)

    姜光辉(7/8),石窟水分来源综合探查技术研究,山西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山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5(排名第七)

    姜光辉(8/15),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地下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地质调查评价,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成果奖,一等奖,2013(排名第八)

    姜光辉,示踪试验技术在岩溶地区水文地质调查中的应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年学术交流优秀论文奖,2012



    王仲民,博士,二级教授。广西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广西科学院桂科铝业产业研究院院长,广西科学院高性能新材料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国家稀土技术创新中心广西分中心(筹建)负责人。主要从事稀土功能材料、新型能源材料、金属腐蚀与防护、氢能技术等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50641001, 50961004, 51261003, 51471055, 51961010),作为骨干成员参加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50631040)、军工预研课题4项,主持或参加省部级课题20余项。广西教育厅“新能源材料设计与应用”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负责人;广西科技厅“稀土功能材料设计与应用”创新团队负责人;2022年第三届广西创新争优奖获得者;2022年获批首届广西军民融合发展专家库首批入库专家;2009年获第十届广西青年科技奖;2009年获第三批教育厅“八桂学者”;2008年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获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07年,排名2);获广西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2012年,排名3;2017年,排名5);获广西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2018,排名1);获内蒙古化工厅、区科技进步一等和三等奖各1项(2003年,排名3)。近年来撰写相关研究文章200余篇,其中有150余篇被SCI收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能技术”、“稀土新材料”重点专项的评审专家,广西、重庆市、江西省、河北省等省市科技项目、科技奖项的评审专家。


    获奖情况

    1)   轻稀土RE-Mg-Ni体系相图及其合金电化学储氢性能研究,广西科技厅科技进步奖,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07,一等奖,排名2

    2)   新型(La, Mg)-Ni储氢合金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研究,广西自然科学奖,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12,二等奖,排名3

    3)   低维功能材料设计及其储氢和生物传感特性研究,广西自然科学奖,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17,二等奖,排名5

    4)   柿单宁提取制粉技术及功能化应用,广西技术发明奖,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18,三等奖,排名1

    5)   煤系高岭土制备无铁硫酸铝和白炭黑的联产工艺研究,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奖,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2003,三等奖,排名3

    6)   煤系高岭土制备无铁硫酸铝和白炭黑的联产工艺研究,内蒙古自治区化工厅科技进步奖,内蒙古自治区化工厅,1999,一等奖,排名3

    7)   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2008.12

    8)   第十届广西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009.09

    9)   广西教育厅“新能源材料设计与应用”人才小高地负责人,2010.10

    10)广西“稀土功能材料设计与应用”创新团队负责人,2016.05

    11)广西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二级岗位,2015.12

    12)第三届广西创新争先奖获得者,2022.05



    文建辉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总工程师,环境工程工程硕士,高级工程师。1997.7-2015.9    在桂林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先后从事环境采样、实验室分析、环境自动监测、环境监测信息化等工作。2015.10-至今,任桂林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总工程师,从事环境监测管理与监测科研。2021年,获得生态环境部“三五人才(一流专家)”称号。 目前为广西科技专家库专家、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专家、桂林市重要技术标准评审奖励专家、桂林市环境应急专家。

     

    研究领域及成果

    研究领域:环境分析化学、环境监测信息化

    研究成果综述:参加工作以来,多项技术研究成果服务应用于环境管理,解决了一批环境工作中的急、难问题。2006年作为主要研发人员参与了广西科技计划研发项目《桂北地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技术研究》项目,该研究使桂林在发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能迅速、准确地实施科学监测,及时反映污染现状及影响,为政府和主管部门处理环境污染事故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获得了2006年桂林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13-2016年间,是桂林历史上大气污染较为严重的时期,为有效应对大气污染的这种严峻形势,亟需开展大气环境科学方面的研究工作,本人主持了《桂林市大气细颗粒物源排放清单及污染防控对策》《桂林市VOCs污染特征及其对O3贡献》等课题研究,并参加了《桂林市典型污染气象分析及防控对策》《桂林市大气细颗粒物在线源解析》和《扬尘对桂林市空气中细颗粒物的贡献》等研究工作。通过这一系列研究工作,及时摸清了桂林大气污染的来源贡献,找准了影响桂林大气质量的关键因素,为大气环境管理精准施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依据,在这之后,桂林市大气质量年年向好。2018年以后,面对要说清楚桂林广大农村面源污染的问题,本人主持承担了广西科技计划重点研发项目《基于非点源污染负荷的智慧漓江流域建设及示范》。该项目研究成果克服了传统监测手段难以对漓江流域非点源污染实行准确有效地全流域监测的缺陷,为桂林生态环境监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手段方式,填补了非点源污染管理上的技术空白。

    进入21世纪,国内许多监测站(中心)开始探索LIMS(实验室管理系统)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但实践表明,这方面失败的案例多、成功的案例少。2010年桂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信息化建设项目中,本人作为系统研发团队的带头人,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和对信息技术的跟踪研究,针对环境监测信息化成败的关键——信息系统开发者与系统的应用者(即环境监测技术人员)之间对系统功能的理解差异,通过自学掌握了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和经验并率先取得了Excel服务器开发工程师资格证,并带领研究团队摸索出了地市级监测站建设监测业务信息系统的开发运行模式,利用Excel服务器+SQL-Server数据库的组合方案自主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桂林市环境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监测工作规范化、监测数据信息化、流程管理自动化。至今,该系统已经为桂林的生态环境监测服务了11个年头,并于2015年获得了桂林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16年,本人主持了广西科技计划重点研发项目《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挖掘系统研究与示范》,进一步深化了桂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的信息化工作,形成了跨平台、跨系统的多源全面环境数据中心,并利用大数据技术深度挖掘监测数据价值。2018年,作为第一主编,编写了《环境监测与大数据研究》一书。2020-2021年受邀参加“广西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系统”建设工作。

    人才培养:近年来兼任桂林理工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校外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指导培养了生态环境领域硕士研究生多名。2019年,代表所在工作单位率队参加广西辐射环境监测技能比武大赛,荣获团体三等奖。

     

    获奖情况

    2006年,获桂林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5年7月,获桂林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2021年11月,获生态环境部“三五人才(一流专家)”称号;



    肖琼,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岩溶所岩溶碳汇中心副主任。2012年毕业于西南大学自然地理学岩溶水资源方向,获理学博士,师从国际著名岩溶地质学家袁道先院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岩溶动力学、岩溶水资源与环境。2012年入职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2015年底为副研究员,2016年任硕士生导师。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专题,科技部援外项目,广西科技计划项目和中国地质调查项目等。

     

    研究领域及成果:主要研究领域为岩溶碳循环与全球变化、岩溶地下水物质运移规律以及自净机制、岩溶区重大工程建设对生态-水文效应的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岩溶关键带对比及资源环境问题与国际合作。发表文章6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近20篇,SCI/EI 10多篇,获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1 项。参与编写中国地质调查局百年成果,合作出版著作《现代岩溶学》、《桂林山水》、《岩溶碳循环与流域地球化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