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Next
11月14日晚,环境与资源学院在理四304教室举办了题为“从南湖红船到山村渡船:看共产党人初心永驻的精神‘渡口’”的专题宣讲会,并邀请到了“望道微课”理论宣讲团成员潘晓雅同学主讲。宣讲会现场,青年学子们沉浸式聆听红色故事,在历史回溯中溯源初心使命,在时代对照中感悟责任担当,接受了一场深刻的思想淬炼与精神洗礼。
宣讲伊始,潘晓雅宣讲员以手中帆船模型为引,让同学们围绕模型发散思维,展开想象,引导同学们联想到“红船”一词。她以1921年南湖红船的初心起点为开篇,借助珍贵的史料图片来回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坐标,生动阐释了红船精神的内涵;随后她将视角拉回当代基层,讲述了广西南宁上林县石兰松教师36年摆渡送学的感人事迹,石兰松老师“择一事,终一生”的教育坚守,正是共产党人初心与使命在基层的生动注脚。
“教育就是摆渡,教师就是摆渡人”,这份“摆渡”的初心,同样值得我们青年一代接续传承。作为新时代青年宣讲员,她还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她追随石兰松老师脚步的故事——她回到家乡附近的江西上饶市横峰县葛源中心小学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支教行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从南湖红船的初心之光,到山村渡船的实践之暖,再到新时代青年的躬身实践,本次“望道微课”以小切口撬动大主题,用鲜活案例替代抽象理论,让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从历史深处走向青年身边,在大学生青年群体中实现了“可感、可学、可行”的有效传递。

图/2024级环境工程钟其龙
文/2024级环境科学刘润婷
审核/汤明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