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地理科学专业学生的综合地理素养,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环境与资源学院地理科学专业2023级全体学生174人于10月27日到恭城县红岩村和阳朔县腊树底村进行人文地理实践,内容包括农业地理、乡村旅游、乡村振兴、乡村文化、土地利用与规划、农业景观等方面的现场教学和社会实践。
红岩村位于恭城县莲花镇南面,占地约1100亩,农户100多户,村内至今还有较多的百年古柿及一些古建筑、拴马石、牌匾等古遗迹,有一定的文化底蕴。红岩村有种植月柿的传统,目前发展形成以种植月柿和乡村旅游为主导、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深度融合的新业态。自2003年举办第一届月柿节以来,“品瑶乡月柿、赏柿园风光、喝恭城油茶、住生态家园”已成为红岩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红岩村2021年入选壮美广西·乡村振兴”年度特色案例,先后荣获了“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十大魅力乡村绿色家园”“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中国村庄名片”“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企业(园区)”等国家级的荣誉。如今,借助数字赋能发展智慧种植、农村电商等,月柿品牌飞向全国甚至飞出国门,推动红岩村向共同富裕的目标快速前进。同学们在红岩村探索了农业景观的特性和旅游地文化特征、乡村旅游的影响因素、特色小镇的规划、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等主题。
位于阳朔腊树底村的九龙藤蜂蜜获国家农业部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认证。该村探索出了一条“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的养蜂产业特色路,有效推动养蜂群众走上了一条“甜蜜”致富大道,奏响了乡村振兴“奋进曲”。该村由党支部牵头,成立阳朔县羿春族蜂业有限公司,大力推行“党建+”模式引导群众参与发展特色产业,建立“支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新格局,建设了100多亩蜜蜂养殖示范场、1000平方米的蜂产品加工厂、3000平方米的蜂文化展示和蜜蜂养殖体验区,以及500平方米的培训教室,蜜蜂规模养殖500群,年加工蜂产品500吨,年产值达4000多万元。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整个养殖基地,从仿生态的野外养殖到信息化集成化的加工厂房,从现代化的科普展馆到琳琅满目的展销台,“小蜜蜂发展大产业”这一鲜活的例子引发了大家对于乡村产业和乡村振兴的深刻思考。同学们在蜜蜂小镇探索了乡村产业与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特色产业的培育与发展、乡村土地利用与规划、基层党组织建设、新型职业农民与乡村发展等主题。
本次实践使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到农业景观、农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等,深入理解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同时,充分认识了乡村振兴的背景、内涵和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措施,学会分析影响乡村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乡村规划等。
恭城红岩村瑶韵柿乡田园综合体
现场教学
文、图\谢东桓 卢孙涵 张卉
审 核\陈展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