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我校环境与资源学院海洋科普教育协会指导老师陈默的邀请,我院海洋科普教育协会的指导老师覃彩连、三名学生代表以及钦州学院海洋协会两名代表于4月15至4月16日对涠洲岛及斜阳岛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考察学习。
4月15日13:00,考察队乘坐当地渔民快艇,从南湾码头出发,开始本次考察的第一项任务:寻找“布氏鲸”。遗憾的是,考察队并没有看见要找的“布氏鲸”,但大家的热情不曾熄灭,又马不停蹄地前往斜阳岛进行环境与地质考察。考察队在火山岩积水里发现两只中华鲎,带队老师借此机会进行科普,随后大家自觉将中华鲎放回海里。
在斜阳岛东面中上的岩裸露的岩石上,攀附生长着许多仙人掌,结出外貌如火龙果、大小似鹌鹑蛋的带刺的小果。听说果实可以吃,大家跃跃欲试,味道真的很不错,汁肉饱满,酸酸甜甜的。
迎着夕阳,考察队来到了岛上唯一一个村子——斜阳村,这是一个比较贫困的村落。村民给现场人员介绍了一只受伤的苍鹭,说是等它养好伤之后就放回大自然。一行人在岛上进行了考察,考察斜阳岛生态环境、特色物种并思考如何在保护环境的情况下对斜阳岛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开发。考察队对涠洲岛中小学海洋教育如何开展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与调查,并就“如何更好地普及海洋科普知识,提高大家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4月16日上午,考察队来到“滴水丹屏”景区,在海边寻找各种各样的贝壳、珊瑚石,希望可以拿回去做科普、做实验。但是,为了保护生态,岛上禁止将珊瑚石带出,所以考察队就在岛上看看珊瑚石,感受大海的神奇魅力。
4月16日中午,随着返航游轮汽笛声的响起,考察队结束了涠洲岛的考察。通过交流学习,队员们不仅学习思考了关于海洋、环境、农村、教育等一系列问题,更认识到中国的“海洋强国”战略并是不一个口号,它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去实践。
(通讯员:海洋科普教育协会、王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