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级环境工程冯静培——心若敢闯,何畏路长

时间:2021-08-01浏览:88

获奖经历

2018年环境与资源学院“新生杯”辩论赛优秀奖

2018年海洋科普教育协会课程设计大赛三等奖

2018年环境与资源学院“健康人生,绿色无毒”演讲比赛三等奖

2018年度校级“优秀团员”

2018年中国银行三等奖学金

2017-2018年校级“三好学生”

2018-2019年国家励志奖学金

2018-2019年校级三好学生标兵

2019年度校级“优秀学干”

2019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

2019-2020年校级三好学生标兵

2019-2020年国家奖学金

2020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区赛金奖

2020年校体育文化节“桃李杯”排球赛第一名

        大学四年,有的人一心扑在学习上,脑子里想的全是考研、读博,在社交生活方面平平无奇;有的人则积极挖掘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广泛结交各类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各类社团和班级活动中“闪闪发光”;还有的人在努力钻研学习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类活动,社交学习互相兼顾,生活充实而快乐。                冯静培便是最后一者,她能将课外活动与学习同时兼顾,并在二者之间切换自如。曾担任班委职务和学生会外联部职务的她也坦然表示自己能够平衡工作和学习之间的关系。尽管如此,面对众人的称赞和褒扬,她丝毫没有飘飘然,而是以谦虚的心态,踏实的行动为自己的未来铺上彩色的路。

学会“平衡时间”    

       大学校园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课内学业提倡自主。当面对“时间饥荒”的难题时,我们有时候难免会因外界“是你能力不行”的声音而陷入自我怀疑,最终被涌上心头的疲惫和压力逐渐压垮,那么冯静培是如何解决“时间饥荒”的难题呢?   

     “真正有能力的人是能够安排好自己时间的人”,冯静培结合自身经历继续说到,“一天中每个人拥有的时间都是24小时,善于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正确管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安排好每分每秒是我成功保研的秘诀之一”,她接着说到,“面对繁重的工作,我们必须学会主动寻求他人帮助,与工作伙伴相互配合,做安排好自己时间的人。”

自主学习≠不重要    

       大学的“自主学习”模式会让同学们对大学课堂产生“不重要”的印象?自主学习≠不重要,让我们来看看冯静培是怎么想的吧!    

       关于专业课学习,冯静培认为:“日常的专业课能帮助自己更加了解所学专业以及规划自己将来如何发展。而考试的内容是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这一部分知识是我们考前通过自主学习与复习必须掌握的。”此外,她还建议同学们多问老师问题:“大学老师无论是从知识面还是看问题的角度来说都是很开阔的,平时有不懂的问题要积极主动问老师,即使是很普通的问题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内心“修行”   

        坚持是通向成功的必要条件。无论是平时学习遇到的问题,还是生活方面的难题,若仅仅是逃避问题或半途而废,我们都将原地打转止步不前。    

       冯静培平时爱好打排球,但大一时完全不会打排球,于是她每日抽时间去练习练习再练习,经过四年日复一日的磨练,她的球技已然成熟,打出多少漂亮的球都不在话下。而在学习和竞赛方面,她更是优秀得“闪闪发光”,她优秀的秘诀是什么?答案是“谦虚做人,踏实做事”。她认为:“教育是双向的,很多问题的探索,选择自查文献资料或谦虚地向老师请教,效果是完全不同的,老师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建议,而文献却不会。”另外,她还建议到:“和伙伴一起学习,不仅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更能互相督促,提高学习效率。”

规划人生,走出“舒适圈”,告别迷茫    

       初入大学,大一的师弟师妹们难免对未来感到迷茫,来看看冯静培是如何拨开迷雾的吧。    

     “大一的时候其实我也会感到迷茫,但是后来参加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给了我很多启发。”曾经对一个保研东华大学的师姐的采访也让她对读研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她认为,考研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对所学知识的吸收消化,对日后的职业生涯也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她建议不要把考研作为大学四年的唯一目标,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路可走,只要认真规划,以长远目光看向未来,敢闯敢拼,未来将充满鲜花和掌声!   

        在众多活动和比赛中,她对今年参加的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感触极大:“人不能局限于自己的舒适区,拓宽视野,勇敢的走出去,抓住机会认识更多优秀的人,学习和接受更多新的东西,才能挖掘自己的潜在能力。”

 

  

文/新媒体中心文案部 主成银、谢露莎、邹智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