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了了解广西民族特色产业发展趋势及分析其发展瓶颈,为广西的民族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和其他产业的发展建设提供基础内容与数据,我院由2018级地理科学专业学生组成的“情系桑梓谋发展,壮美广西献力量”实践队前往民族特色产业丰富的龙脊梯田景区开展“形象建构视野下广西民族特色产业发展研究”调研活动。团队依次走访景区内的大寨村、平安村以及龙脊村,就民族特色产业的美食文化、古建筑发展以及游客媒介三方面情况进行探究。
龙脊梯田位于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龙脊山,距桂林市80公里。景区内的平安梯田是广西北部壮族文化的载体,金坑梯田是红瑶风情的摇篮,古壮寨历史可以追溯至清朝。金坑大寨内居住着瑶族人民,而平安村则是壮族人民的居住区,古壮寨壮族、瑶族人民杂居,村内民族特色产业丰富。
进村走访勤交流,掌握村寨基本情况
实践队员在与村民交流
实践队队员率先到达金坑瑶族大寨,在与大寨村村长交谈中,详细了解当地民族特色产业的商品批发方式、游客量变化、民宿经营比例以及民族传统美食等情况。此外,大寨村村长提到,自凿山开路和发展旅游业,瑶族文化受到外界文化的冲击,其民族特色产业逐渐出现同质化现象;随时代发展,少数民族的文化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更好地传承。与之相同,古壮寨龙脊村村支书也表示出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丢失以及民族产业发展瓶颈的忧虑。
队员与平安村村支书合影
走访至平安寨,队员迅速联系平安村村支书进行简单交流。据悉,平安村的旅游前景于20世纪90年代被发现,早于金坑瑶族大寨以及龙脊古壮寨。2001年左右,平安村正式与旅游公司合作,打造民族特色旅游景区。自龙脊梯田景区发展旅游业,游客量在逐渐增加,其民族建筑和美食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村支书表示村内共210户人家,有120多户人家从事民宿经营,年轻人也陆续返乡工作。但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当地旅游产业造成极大影响,村民经济受到重创。
从访谈中,队员们了解到当地民族产业丰富,尤以民宿经营为主,旅游对民族美食和建筑的发展产生积极和消极作用。而且,公共卫生事件对旅游业发展打击极大,龙脊梯田景区内的村落需要进行多方面的经济发展建设以降低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影响。
实地考察发问卷,了解民族产业现状
根据调研内容,实践队队员准备了三份不同的问卷,依次前往大寨村、平安村以及龙脊村各处并针对当地村民、商家和游客发放对应问卷。在此实地考察的过程中,实践队队员发现大寨村民宿内部多摆放瑶族的装饰品,民俗活动画作等。而开发最早的平安村内的商铺或民宿店面有些已经经过大改造,缺乏民族建筑风味,有些虽然在外观沿用了少数民族建筑的设计,但内部装饰已比较现代化。由于古壮寨开发较晚,大部分保留少数民族传统的建筑和装饰,还有博物馆以及百年古屋。因其开发晚、面积较小,所以经济发展稍微落后于其他两个村落。
与此同时,实践队队员与商家进行了交流,并耐心为其解释问卷中的部分问题。其中,不少商家提到富有少数民族特色的龙脊水酒、龙脊辣椒、竹筒饭和腊肉腊肠、蕨菜等美食倍受游客青睐,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可以扩大生产规模。其美食对外宣传方式主要是口头宣传以及微信、订房平台宣传等。
此外,分发问卷后,当询问到是否看到过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时,当地的村民说道:“游客的素质有高有低,大部分游客比较热情,有礼貌,尊重当地人的民俗习惯;但是有些游客也存在乱扔垃圾和乱摘瓜果蔬菜等行为,希望能得到改善。”从实际调研情况中,实践队队员深刻感受到了游客与媒介的力量对于景区而言的重要性,是促进当地民族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纸上谈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调研结束后,团队成员说到:“通过实践,我重新认识了龙脊梯田的民族产业和民族文化,从中挖掘到了网络上没有普及过的知识,这是一次宝贵的经历。”可见,通过本次调研,实践队队员也增长了才干,扩大了知识面,为进一步研究民族特色产业发展积累了经验。
(文/黄佩华 摄/黄俊忠 覃朝怡)